美线“跳水”,欧线“狂飙”!运价“冰火两重天”
近期,全球海运市场走势呈两级分化,呈现出“冰火两重天”的态势
本周,德鲁里本周的世界集装箱指数(WCI)显示,上海至洛杉矶航线运价跌幅达12%,下探至2328美元/40英尺;上海至纽约航线运费跌幅达15%,下探至3254美元/40英尺。
该走势与上周上海集装箱运价指数(SCFI)的趋势一致。
SCFI美线数据也进一步走弱。有猜测称,若SCFI持续充当WCI的“先行指标”,那么航运公司未来情况可能更糟。
今日,上海至美国西海岸基本港的SCFI读数较上周进一步下跌18%,降至1823美元/40英尺;上海至美国东海岸基本港的SCFI读数环比下降9%,降至2600美元/40英尺。
该货运代理报告称,中国至美国西海岸运费“徘徊在1700-1750美元/40英尺区间”,而中国至美国东海岸运价“已跌至约2500-2700美元/40英尺”。
他补充道:“若预订量持续低迷,美国西海岸和东海岸运费将趋近9月水平,12月可能临时尝试征收综合费率上涨附加费(GRI);但若货运量未明显回暖,涨价的举措也恐难落地。”
据行业人士消息,几家航运公司已宣布12月1日起征收跨太平洋综合费率上涨附加费,收费在1000-3000美元/40英尺不等,具体取决于航运公司。
与此同时,跨大西洋航线也显疲态,WCI该航线即期运价已跌至1633美元/40英尺,较历史高位回落约25%,创下半年新低。
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欧洲-亚洲航线的即期运费继续走强,这得益于一系列新的各类货物运费(FAK)价格上涨。
本周,WCI上海至鹿特丹航线运费较上周上涨3%,升至2038美元/40英尺,这是自9月初以来首次突破2000美元大关。
WCI上海至热那亚航线运费较前一周上涨4%,升至2193美元/40英尺。
德鲁里分析指出:“航运公司正试图在年度合同谈判季前强势推高即期运价,为明年议价争取空间。”
当前全球海运市场呈现 “西冷东热” 格局:受欧美消费需求、库存周期与地缘因素差异影响,太平洋与大西洋航线步入下行通道,而亚欧航线在运力调控与季节性出货支撑下逆势走强。未来一段时间,这一分化态势或仍将持续。
马士基、赫伯罗特拟额外收取“高准班率”附加费!
作为集运市场上的风向标,马士基与赫伯罗特(Hapag-Lloyd)的新CP“双子星”联盟(Gemini)一直备受关注。
随着准班率达到90%,这两家公司CEO日前均公开表示,客户有可能需要为“高准班率”支付溢价。
赫伯罗特首席执行官Rolf Habben Jansen在发布三季度业绩后公开表示,当货物准时送达时,意味着货物在船上花费的时间更少,班轮公司可以为客户节省资金。
德国赫伯罗特和丹麦马士基在“双子星”合作自今年2月启动以来,合作非常成功,实现了准班率达到了90%的目标。
马士基首席执行官柯文胜(Vincent Clerc)在此前强调了“高准班率”的价值,可以使客户降低库存。他表示,“至于溢价,我们已经开始沟通,但现在谈论还为时过早,还需要确保有足够长的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记录,再利用其中的一些价值为我们带来优势。”
分析师对高准班率的竞争优势能否让客户支付溢价提出了质疑。与此同时,“双子星”合作伙伴高管们的言论引起了丹麦中小型公司代表的担忧。
SMV Danmark代表Alexander Søndergaard表示“我们发现这令人担忧,因为这缺乏可比性。客户真的应该为马士基的工作支付更多费用吗?”
对赫伯罗特而言,Rolf Habben Jansen尚未决定将如何在实践执行。当被问及“溢价”是否会以附加费的形式收取时,他自己也承认,这可能会很“奇怪”,因为班轮公司就是要按照船期表航行。
相反,价格上涨将在与每个客户的谈判中确定,但Rolf Habben Jansen强调,更好地为客户服务是其首要任务。
他表示,“下一步,在确保服务的基础上继续增加运力,并确保形成共赢的局面来获得客户的认可和足够的报酬,因为如果我们能够帮助客户更好地运行他们的供应链,那么这对他们来说一定更有效率,例如降低库存。”
来源:整理于维运网
小贴士:
汉连物流拥有稳定而优质的全球海外代理资源,与多家国际航空公司、船公司有着良好的运价及舱位资源,不仅可以为进出口企业订舱排载,同时也可以为企业解决本地清关及拖车接送货,一站式为您解决各种物流问题。
业务咨询热线:0592-5608333-118(Amoly 陈经理)/19859176643(微信同号)
Email:amoly@alphalogxmn.com
汉连物流官方网站,给您更多的物流咨询平台及行业知识、行业动向、政策解读。


